轉貼文:Google世代

文章裡的觀點和我上了一個學期的感受基本一致。
Google世代:只搜尋不思考?

大家口中的草莓族,現在有了新的稱法,國外有研究將這群在1993年以後出生的小孩稱為「Google世代」,在美國約有6100萬人,他們的養成過程幾乎都在網路上。「Google世代」在網路上玩遊戲、聊天和學習,甚至有時候同時做這三件事情。

刻板印象認為,前幾個世代主要通過書本和傳統的學習獲得知識,相較之下,Google世代的特點是缺少耐心、持久性和衝動。但是先前倫敦大學的研究破除了這個迷思,Google世代並不局限於年輕人,而是更廣泛的文化現象,年輕人相較於年長者,並不更需要一直連在網上,也不會比較沒耐心,至少在等候網頁下載及檔案刪除的時候。

因此這形成更迫切的社會議題,舉例來說,掌握了枝微末節或大量的資訊會不會妨礙我們的創意及獨立思考?唾手可得及自動產生的答案會不會阻礙了我們的整體認知能力?

根據長島大學教授Emily Walshe的研究,Google世代更偏好高度集中且容易摘要的資訊,而且我們已經習慣「強力搜尋」模式,快速瀏覽取代了閱讀的動作,網路使用者不分老少,都習慣只看網站的一兩頁(或者是整頁的一兩句),就跳出該網站。

在搜索和思考方面,前後文脈絡是非常重要的。Google搜索結果的排序,是根據衡量來自其它網頁鏈接的演算法,這基本上是一種6度分離的邏輯,但也同時讓資訊獨立於脈絡之外。久而久之,這種思考方式就容易形成「斷章取義」的後果。

「Google世代」將內容普遍抽離於脈絡之外的影響,不只在教育,而且對醫療、新聞、商業和政府都產生了深遠的後果。這將影響到現代公民的每一個方面,改變人們思考現代公民身份、財產、認同甚至愛情的方式。如果我們不認真對待的話,這也許會使我們變得愚蠢,或者有一天我們更可能落入歐威爾所謂的「大騙局」。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