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快樂

愈簡單的愈容易忘記。
例如雨中踢波、一整天在家裡甚麼都不幹、躺在床上看書。
--------
買了一份禮物給一個我不認識的女生。想了想,我太愛這份禮物,最後決定留為己用。

貝碧托夫認真好波

羅比堅尼就要打蘿柚。
神探阿蒙救十二碼,仲有阿迪拜約維持對熱狗平均每場入一粒既紀錄。
腳生出埠,必有好波。

儘管去做

我想,我的老婆或者是要很叻,否則就要是很蠢的女人。
叻的話要明白社會運動的意義和責任,蠢的話只要不怕就可以。
她給我的指示很簡單:「做你想做的事,不要老來後悔。」
看倌認為是叻還是蠢?

明天

明天做冬,最煩就是遇著鄉民提問環節。愈大愈發現頭鄉民們腦冬烘的討厭之處。以旁觀為榮,以別人之不幸為幸,都是典型的澳門人。
有人好於交結商賈,有人投身訟館,有的官居要職,唯一相同處就是(沒有)公民意識。一干人等早以被我打入「法國皇帝」之列,睬佢都傻。只是過時過節想起大家都係咁典形,唉……

天下無不是之滷味

事前:
「你又搞呢d野啊?」
「.............係啊......」
「唔好咁高調啊。」
「啊,得啦~」

事後:
「叫左你唔好高調,仲要企到咁高。」
「唔係好高姐。」
「唔好被人利用做d咁高調既野啊。」
「咁係唔係俾人利用做d低調既就得?」
「…」

靚女金句

「網上對話,大家都在跟自己講話。」

能不傷神?

在去不了台灣之後說這些話好像有點小器,但總不能不說。
台灣現在的內部矛盾正如中國歷史上任何一次黨爭一樣激烈且無聊。凡事不分黑白,但問牛李、儒佛、胡漢、國共或藍綠。在外表極力去中國的同時,內鬥上充分表現中國人優秀品質。台灣人既羨慕國際認同,而面對大陸封鎖又展現出幾近爛仔的「在地」思想。
我想很多不認同共產黨的中國人都在年輕時嚮往過國民黨,不過夢總有醒處。

太早?

2019年是很遠,遠得我們沒有去計劃的勇氣。可是我們還有熱情,撥開迷霧向目標前行,靠的就是信念。永遠抱怨沒有條件不宜實行,三百年後仍是不宜。
愛情如是,民主如是。

Focaccia 摺左

租約期滿,收皮。
雖然我不太想見到他,不過我想日後還是會不時想起這餐廳。

連續抽出三張$20紙幣

這時候,靚女的表情有點難以置信。 我相信她心裡一定浮起「洗碗」這兩字。
就和剛進去時一坐下就想起「家裡還在煮雞蛋」一樣不可思異,時下用語叫「屈機」。
還好第四張紙幣是$100。

登月之旅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HBO當年鉅製"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每一集的片頭,都重覆醉拳甘迺迪的激將之言。這部劇集的確夠熱血,大美國大男人大科技主義,Tom Hanks操刀的片子幾乎都是大美國大男人。看得年輕的我也頭腦發熱去讀Enginnering。

周末偶遇

下晝在慈幼踢完波,正要出去中區搵食。在龍嵩街崗頂劇院下面見到太常見的一幕:兩個男性盲毛低頭對著一張地圖。今天心情靚,於是路過時問一句「Need direction?」對方是兩位白種男性,其中一問道「三藩市公園係邊?」...........沉思幾秒後想起來,加思欄花園就是Jardim de S. Francisco嘛。兩個大男人一個叫John,另一個叫Micheal,來澳門居然要看這座爛花園,看來不盡是盲毛。指路太晒氣,反正不遠,我帶路比較省事。
原來他兩要去加思欄看那座一千年都沒開放過的「歐戰紀念館」。他門在澳門博物館看見照片覺得很有意思。我據自己所知告訴他們這東東的來歷,我也不知道葡萄牙有沒有參與一戰。Micheal說那有點像Romanese風格。我問他是不是建築師,他說他是舞台設計師;John則是排舞師。名片交換,互相介紹起來原來他們都在香港演藝學院教授。一個是長工,另一個是Artist in Residence。三條友便坐在加思欄吹水。
入黑時份,我說「是時候我們把公園還給情侶們了。」John說想去路環,但他發不出Coloane的音,原來想去食晚飯。我們走到的士站,一看人龍沒指望了。只有坐26a,一上車一張廿蚊港紙丟下去,仍是盲毛。
一路上Micheal教我甚麼叫「Kitsch」,我告訴他甚麼是Cotai Strip。最後到了路環市區,John來過幾次,於是他選了「真之味」。酒過三巡,問到賭業問題,我自然是話題一開不可收拾。John和Micheal都是墨爾本人,當地也有賭場,也有保育問題,也有大財團扼殺小區生機的歷史,甚至也有勞民傷財的格蘭披治大賽車。兩位藝術家不可避免是左傾,聽完賭業對澳門的貢獻與破壞以後感得「depressing」。問道我為甚麼想讀中史,我說中國人自會對中國歷史比較感興趣。John問「你剛說"naturally"?我在香港看見的中國人並不關心中國歷史?」於是又扯到殖民地教育、教育制度殭化、演藝學院師生的差勁英文。排舞師喜歡澳門歐洲風情,可惜愈來愈少;舞台設計師則一路上分析著不同的建築風格,這是包浩斯,那是kitsch。

很高興遇到真正來看澳門的旅客。